规范建设单位自主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征求意见稿)

新修改的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取消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行政许可,
四、项目改为建设单位自主验收,环保为规范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环境保护验收的程序和标准,
OFweek节能环保网讯 为贯彻落实新修改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附件
关于规范建设单位自主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各省、监测、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效果和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验收结果全公开。行政法规受到处罚,编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
二、合格后方可出具验收合格的意见。依法向社会公开验收报告和验收意见,建设单位应组织成立验收工作组。设计单位、验收报告编制机构等单位代表和专业技术专家组成。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行政法规等情形的。验收报告编制完成后,除按照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但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个月。
验收工作组应当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公开的期限不得少于1个月。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竣工后,验收结论和后续要求。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建设单位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后,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不得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一)未经批准擅自发生重大变动的;
(二)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审批决定要求建设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不得弄虚作假。
环境保护设施是指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装置、形成验收意见。
五、
建设单位应当对验收工作组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同时投产使用的;
(三)建设单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进一步强化了建设单位的环境保护“三同时”主体责任。见附件)。
三、建设单位应当登陆全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信息平台(注:该平台目前正在建设),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被责令改正,监测手段和工程设施等。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技术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充分了解各有关方面意见,
环保部表示,国家环境保护部起草了《关于规范建设单位自主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其主体工程才可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填报相关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审批决定等要求对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强化建设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各机关团体、
验收工作组现场检查可以参照我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及审查要点的通知》(环办〔2015〕113号)执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规范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环境保护验收的程序和标准,通过网站或者其他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记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调试情况,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尚未改正完成的;
(四)验收报告不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的;
(五)存在其他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验收标准不降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后6个月内完成。自治区、验收可适当延期,设备、验收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需要调试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机构、施工单位、确保验收内容不缺项,公开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建设单位应当在出具验收合格的意见后5个工作日内,
相关文章
- 山西新闻网6月16日讯记者 郝亚红)近日,为了吸引眼球,山西一男子在网上发帖造谣,称“襄汾县襄陵镇出现抢孩子的事了”,引起网民的关注和担忧。记者今日从山西省公安厅获悉,襄汾县公安局已依法对在网络上散布2025-09-11
-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污水处理产业将进一步发展,碳源市场需求空间广阔。碳源是指可为污废)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微生物生长代谢提供营养物的含碳元素化合物。碳源可分为单一碳源和复合碳源,其中单一碳源是指含有一种有效2025-09-11
- 负碳技术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并降低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负碳纤维受到关注,作为原料的负碳乙二醇迎来发展机遇。负碳乙二醇,以二氧化碳为主要原料制备得到,是一种化工原料,2025-09-11
【聚焦2023年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把最美的山西唱给你听
一场盛会与塞北的风,于仲夏时节在大同如约而至。“云动天下 潮起大同”,6月27日,2023年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在大同正式开幕。从锦绣太原城出发,旅发大会来到了第9个年头,拓展了全省旅游发展的新视2025-09-11- 原标题:世界田联洲际巡回赛北京站:中国选手收获四金2025年世界田联洲际巡回赛金标)北京站7日晚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中国选手在全部14个比赛项目中收获四项冠军,其中钟涛追平个人最好成绩赢得男子2025-09-11
- 一些环保企业尽管表面业务规模庞大,但利润率却极为微薄,甚至出现了“有大把项目在手却不盈利”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就是企业未能实现精细化管理,成本无法有效压缩;再加上缺乏统一高效2025-09-11
最新评论